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知識產權領域信用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強調了信用信息歸集的重要性,并要求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領域信用承諾制,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分級分類監管,依法依規開展信用約束激勵工作,以及做好信用信息修復工作,并加強重點環節信用監管。這些措施旨在推進知識產權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探討如何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領域的信用監管體系,以有效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整體水平,本網特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品牌與社會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信用學會副會長兼知識產權信用專委會主任劉瑛教授,就這一議題接受專訪。
中宏網記者:在《通知》的背景下,您和我們聊了很多關于企業誠信建設和信用監管的內容。了解到您在企業品牌建設和信用法治領域耕耘多年,頗有見解,也想請您結合多年的研究心得,多分享些您的看法。
以下是劉瑛教授的訪談:
企業品牌建設和信用法治密切相關。構建品牌信用體系,提升品牌信用價值,對國家、企業都至關重要。在新發展格局下,加強我國企業品牌建設和信用法治可以采取兩個層面的措施。
一是國家層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品牌信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制度完善為品牌信用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要完善信用監管措施,全面構建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息公示為核心、以聯合懲戒為主要抓手、以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為補充的信用監管長效機制,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手段,從而實現精準監管、智慧監管,讓品牌信用建設在法治的軌道中平穩運行。最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完善企業品牌信用認證體系。由政府牽頭,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對企業品牌信用認證的申請、辦理、審批、公示等各個流程進行細致規定,讓品牌信用建設有法可依。
二是企業層面
作為品牌信用建設的主體,要在品牌信用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要加強信用教育,在企業內部形成企業品牌信用文化。企業要明確品牌信用的理念內涵,不斷加強全體員工的信用教育,讓管理者和員工形成誠信經營的各項理念,并將這種理念融入到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讓企業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用信用理念引導企業經營發展。其次,要加強企業的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建立產品信用、銷售信用、服務信用、競爭信用等各項制度。此外也要完善企業規章制度,制定相應的信用規則和規范的責任追究制度,規范企業自身行為,做到產品和服務的透明化。最后,要加強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學習其他企業的先進經驗,企業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構建品牌信用聯盟,形成品牌信用建設的規模效應。
企業參與信用承諾是加強自身信用管理、提升品牌形象、促進公平競爭的重要途徑。根據《通知》,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積極參與信用承諾:
1.主動簽署信用承諾書。一方面明確承諾內容。企業在簽署信用承諾書時,應明確承諾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承諾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不從事假冒偽劣產品生產銷售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公開承諾。將信用承諾書在企業官方網站、辦公場所等顯眼位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2.建立健全內部信用管理制度。一方面制定信用政策。企業應制定詳細的信用政策和管理制度,明確信用管理的目標、職責、流程和獎懲措施。另一方面培訓員工。定期對員工進行信用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
3.加強知識產權管理。一方面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各類知識產權的申請、維護和使用。另一方面主動維權。對于發現的侵權行為,企業應及時采取法律手段進行維權,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4.參與信用評價和評級。一方面配合信用評價。積極配合政府部門或第三方機構開展的信用評價工作,提供真實、準確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爭取良好信用等級。通過規范經營、誠信履約,爭取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5.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參與公益活動。企業可以參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公益活動,如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公益訴訟支持等,展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公開透明。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公開企業的信用狀況和履行承諾的情況,增強社會信任。
6.接受社會監督。一方面設立舉報渠道。企業應設立專門的舉報渠道,接受社會各界對自身信用狀況的監督和反饋。另一方面及時回應。對于收到的舉報和投訴,企業應及時調查處理,并公開處理結果,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
7.利用信用信息平臺。一方面注冊信用信息平臺。企業可以在國家或地方的信用信息平臺上注冊,主動申報信用信息,提高自身的信用透明度。另一方面利用信用信息。企業可以利用信用信息平臺查詢合作伙伴的信用狀況,降低交易風險。
通過上述措施,企業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還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來源:信用中國
上一篇:傳統文化視角下誠信文化建設探析 2024-12-06
下一篇:“信用專家談”| 信用助力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思路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