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2號)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便于各方面準確理解政策內容,扎實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出臺《實施方案》的背景和考慮是什么?
答:黨中央高度重視促進消費特別是新型消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新型消費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強調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李克強總理指出,要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今年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對培育新型消費、加快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作出安排。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2號,以下簡稱《意見》),對發展新型消費作出全面部署,并明確提出“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實施,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加快研究制定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總體來看,近年來我國新型消費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動性、接觸式等傳統消費受到嚴重抑制,而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業態加快擴容,線上消費逆勢增長。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4.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呈現穩定恢復態勢,但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進程仍不平衡,服務業、小微企業和一些地方仍面臨不少困難,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新型消費的發展成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國內消費恢復、促進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支撐。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促進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的決策部署,根據《意見》具體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到地方基層和企業調研,系統了解制約消費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深入挖掘好經驗好做法,對怎么樣利用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型消費作了認真研究,會同有關部門聚焦《意見》重點任務細化實化深化政策措施,綜合提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的24項具體政策舉措,制定形成《實施方案》。
出臺《實施方案》,主要有四方面考慮。一是暢循環。加快打通制約消費特別是新型消費發展的堵點,推動破除相關體制機制障礙,補齊消費流通等短板,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為全面促進消費、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推進鄉村振興、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撐。二是增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推進重點服務消費領域創新發展和相關政策制度改革,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培育壯大新動能,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力。三是強監管。進一步完善新型消費相關法規制度、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推動整治壟斷、不正當競爭、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規范健康發展。四是惠民生。加快改善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打造高質量消費供給體系,推動居民消費提質升級,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普惠的服務和產品,著力提升民生服務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支持。
問:相較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這次的《實施方案》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答:《實施方案》的制定出臺,是《意見》確定的一項具體部署,其中的不少政策措施也是對《意見》原有內容的細化實化深化。總的來說,可以用“全”“細”“新”“準”“實”5個字概括《實施方案》的特點。
一是全。《實施方案》圍繞推動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強化新型消費發展要素保障、改善新型消費營商環境等四大方面,提出24項政策措施,全流程、體系化、廣覆蓋,涉及新型消費發展的方方面面,將為今后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提供強大政策制度保障。
二是細。《實施方案》聚焦《意見》重點內容,對原有的一些點到為止、未能充分展開的政策進行了細化深化。比如,《意見》對發展在線教育、互聯網健康醫療、智慧旅游、智能體育等給出了原則性和指導性的意見,《實施方案》則對相關內容作了大幅拓展,細化深化提出許多具體政策措施。
三是新。在《意見》部署任務和措施之外,根據調研了解到的新問題新經驗等新情況,及時新增了一些創新性政策措施。比如,新增用地支持政策,提出“對于不適合成片開發的部分鄉村旅游、民宿、戶外營地及其他消費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探索符合實際的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新模式”;新增冷鏈物流追溯政策,提出“利用‘溯源碼’實施‘首站賦碼、進出掃碼、一碼到底、掃碼查詢’等管理模式,建立從供應鏈首站到消費需求終端的進口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系統”;新增互聯網保險政策,提出“加快推進保險線上化進程,豐富保險產品供給,為互聯網場景下的交易、支付、出行等提供更多風險保障”;等等。
四是準。圍繞新型消費領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面臨的痛點堵點,有針對性地推出了解決對策。比如,針對新能源汽車和寄遞物流配送車輛對充電電源需求增多而供給受限的矛盾,部署“優化社區、街區、商業網點、旅游景區、度假區等周邊地面及地下空間利用,完善充電電源配置和布局,加大充電樁(站)建設力度”;針對中小商戶反映強烈的網絡平臺收取高額服務費的問題,明確“引導外賣、網約車、電子商務等網絡平臺合理優化中小企業商戶和個人利用平臺經營的抽成、傭金等費用,用技術賦能促進平臺內經營者降本增效”;針對各地網約車政策不一、規范性不足等問題,提出“指導各地評估網約車政策落實情況,優化完善準入條件、審批流程和服務,加快網約車合規化進程”;等等。
五是實。《實施方案》在某些領域,提出了一些實招和硬任務,旨在以點帶面實現突破,更好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比如,疫情防控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出更多需求,為加快推動供需匹配,《實施方案》明確要出臺互聯網診療服務和監管的規范性文件、出臺電子處方流轉指導性文件、打通互聯網醫院和實體醫療機構的數據接口并逐步推動醫藥保數據互聯互通等。還有提出要提速快遞物流進農村,2022年前實現有條件的行政村全覆蓋;有序推動無人配送、無人駕駛在產業園區等特殊場景落地和示范;推動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政策;推進平臺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研究推行政府購買優質在線教育服務;修訂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加快制定并推動實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相關標準,加強對新技術金融應用的規范;等等。
問:目前新型消費領域存在什么堵點?下一步,在統籌促進新型消費發展方面還有哪些進一步的考慮?
答:客觀來講,新型消費領域確實還存在一些短板和痛點難點堵點。比如,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區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滯后、流通網絡不暢等問題凸顯;行業發展不充分,部分政策制度供給與實際發展需求之間不匹配不契合;營商環境有待優化,準入限制不規范、平臺壟斷、不正當競爭等制約新經濟健康發展。這次出臺的《實施方案》,就是錨定這些問題對癥下藥,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務實舉措。好的政策出臺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狠抓落實,確保政策落地見效。
一方面,統籌推進落實。充分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協調各部門齊抓共促、形成合力,指導和支持地方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實化政策舉措,切實落實好《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政策和任務,加快破除制約居民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補齊短板打通堵點暢通循環,不斷充實完善政策儲備,為全面促進消費、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推進鄉村振興、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聚焦牽頭任務重點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面上組織落實《實施方案》的同時,擬先期抓好牽頭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一是著力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強、資源整合有優勢的區域消費中心,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城市群、都市圈發展規劃,統籌布局建設多層級消費中心(包括國家消費中心、區域消費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費中心),加快形成梯次發展、銜接互動、優勢互補并覆蓋全國大市場的消費地區格局。二是制定相關實施辦法,指導各地區各行業對標先進、改革創新、特色發展,分批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強代表性的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和領先企業。近期將著手啟動相關工作。三是擬會同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和研究機構、大數據機構、平臺企業等深化研究,建立新型消費活力指數,及時、系統、全面反映新型消費市場發展變化,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持。
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向研發、生產、交換、消費延伸拓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請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消費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有哪些?
答: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深度融合,深刻改變了居民消費習慣,推動各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直播電商、無接觸配送等新業態加速涌現,5G終端、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產品日漸成熟,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型應用加速培育。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推進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總體來看,信息消費正邁入以“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新發展階段,迎來全場景的深度拓展期,呈現五大新趨勢:
一是融合方式從單向融合為主到雙向融合提速。各行各業主動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生產、營銷、管理等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拓展線上渠道,衍生出全產業鏈、全渠道融合滲透的新模式、新服務。
二是消費場景從圖文場景向視頻場景擴展。與圖片文字應用相比,視頻應用感受更直接,極大改善了用戶消費體驗。直播電商、短視頻、超高清視頻進一步激發信息消費新活力。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2020年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占網民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
三是應用范圍向更多領域延伸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從電商開始向學習、工作、生活逐步延伸,在線教育、網絡醫療、云辦公等領域亮點層出不窮。據CNNIC統計,2020年我國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分別為3.42億、2.15億,滲透率分別達到34.6%、21.7%。
四是反向定制成為發展新趨勢。在消費結構升級以及更多個性化的需求環境下,反向定制(C2M)以消費者需求串起整個供應鏈全流程,拉近了消費端與制造端的距離,推動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五是終端載體從傳統信息產品向泛在物聯載體延伸。智能終端供給產品不斷豐富升級。一方面,電視、手機、電腦等信息產品持續迭代升級。另一方面,個人穿戴、汽車出行、家電家居等各類物品加快邁向智能化,融合型產品成為未來拓展方向。
問:在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提升新型消費支撐保障能力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有何舉措?
答:當前,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消費模式方興未艾。其中,既有實體商業向線上業務的延伸,也有互聯網平臺企業向線下的拓展。智能門店、智慧商圈、即時配送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創新,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線下商業實體、供應鏈融合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打造新型消費網絡節點、促進傳統消費主體轉型。比如,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商業載體的融合,打造集展示、體驗、銷售、培訓于一體的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培育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的新業態。一方面,組織標準化機構和行業內的骨干企業共同制定了相關標準體系,明確了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的定義、分類和認定準則,并組織進行宣貫;另一方面,通過試點示范、項目支持等方式,推動各地開展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的建設。目前,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和初步成效。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力度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規劃建設新型消費網絡節點。一是加快建設一批高質量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推動各類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回補,助力經濟恢復性增長。二是依托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加快培育各類新型產品和服務,逐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帶動提升產業供給能力。三是不斷拓展和完善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的宣傳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多渠道的作用,打造成重要的宣傳推廣平臺。
問: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培育新型消費,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請問在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方面,商務領域下一步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近年來,網絡購物、線上訂餐、跨境電商等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在促進消費提檔升級、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8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1/4;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幅近兩成。下一步,商務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多措并舉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打造新型消費網絡節點。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高質量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培育一批標志性商圈,更好滿足中高端消費需求。緊緊圍繞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推動便民服務設施進社區,新建改造一批便利店、菜市場、早餐店、維修點等便民商業設施,讓城市生活更有溫度。
二是完善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引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下沉農村,建設改造一批鄉鎮商貿中心。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加快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動建設一批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加快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升級改造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市場。
三是發展流通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實體商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夜間消費集聚區。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擴大優質商品進口。培育綠色商場,構建新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暢通資源循環利用。
四是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把握發展規律,營造創新環境,推動新型消費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加快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范和標準,加快商務信用體系建設,辦好誠信興商宣傳月,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問:《實施方案》中提出“在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示范城市優先建設一批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地”,請問在這些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啟動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工作,評選出15個示范城市,確定了60個試點城市,指導和支持示范城市、試點城市從供給和需求兩側發力,采取多種措施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加快建設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地,取得了積極進展和良好成效。比如,南京市熙南里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通過歷史文化+建筑美學、江南文化+場景體驗、科技創新+品牌IP的運營方式,集聚演出、展覽、娛樂、非遺老字號、沉浸式體驗、餐飲、購物、住宿、零售等業態,不定期舉辦漢服巡游、快閃、街頭表演、網紅直播,去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超50萬人次參與消費,65家門店經營性商戶日均營業額達200萬元。成都市大川巷以原創畫廊為核心,打造集藝術創作、藝術展覽、藝術教育、藝術品交易及衍生品開發“五位一體”的原創藝術空間,每周按照不同主題舉辦“好物夜市”,開街8個月累計接待游客2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億元,實現藝術品交易6000萬元。
下一步,主要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著力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費中心。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工作,發揮試點城市、示范城市對消費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鼓勵各地打造集合多種文化和旅游業態、文化內涵豐富的消費集聚區,推動傳統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為文體商旅綜合體,成為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費目的地。
二是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依托各地現有發展情況良好、文化和旅游業態集聚度高、夜間消費市場活躍的街區、文體商旅綜合體、旅游景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商業區域等,分批次遴選、建設200家以上符合文化和旅游發展方向、文化內涵豐富、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突出、文化和旅游消費規模較大、消費質量和水平較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啟動第一批集聚區建設工作,并通過社交、直播、短視頻、本地生活等平臺,加強對集聚區的宣傳推廣,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費熱門商圈和目的地。
三是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營造良好消費氛圍。引導各地特別是示范城市、試點城市,結合傳統節日、暑期、法定節假日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動,活躍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舉辦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依托示范城市、試點城市、夜間集聚區等,舉辦文化和旅游主題突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文體商旅一體的系列促消費活動,激發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費熱情,進一步釋放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問: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基于線上的云演藝、云展覽、云旅游等數字文化消費新模式層出不窮、引人矚目,請介紹一下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數字文化消費的相關情況和工作安排。
答:當前,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有力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1425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彰顯出文化新業態的強大韌勁和發展潛力。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互聯網普及率67%,為數字文化消費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夜間光影秀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成為新的文化消費潮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出臺《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充分體現新時期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要求,從夯實發展基礎、培育新型業態、構建產業生態等方面,明確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思路和路徑,引領產業發展方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文化產業發展作出新部署,明確提出壯大數字創意、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
下一步,圍繞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數字文化新消費,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優化產品供給。充分發掘文化資源,加強IP開發和轉化,提高品質內涵,深化“互聯網+”,深度應用科技創新成果,努力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數字文化產品。二是培育新型業態。促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培育壯大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三是促進文旅融合。推進數字經濟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促進數字文化內容向旅游領域延伸,強化文化對旅游的內容支撐、創意提升和價值挖掘作用。四是激發消費潛力。豐富數字文化消費形態,創新文化消費場景,提高消費便捷度,打造新型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產品,引導和培育消費新熱點新模式。五是構建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鏈創新和應用,用好新型基礎設施,深入推進創新創業,培育新就業形態、創造新就業崗位,優化營商環境,對新業態新模式堅持包容審慎、鼓勵創新,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留足發展空間。
問: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當前發展現況如何?此次提出規范發展有哪些考慮?
答: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印發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迅速組織落實,先后印發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從服務內涵、準入條件、執業規則、監督管理等方面推動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發展。近年來,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價格政策、醫保政策逐步完善,為互聯網診療服務和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持。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建立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建成超過1100家互聯網醫院,初步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服務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充分發揮了“遠程、高效、智能、便捷”的優勢,在滿足疫情期間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緩解醫院線下醫療服務壓力、減少醫療機構內人員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伴隨著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的快速發展,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越來越多,互聯網診療量也越來越大。同時,互聯網醫院的舉辦方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既有傳統的醫療機構作為主體舉辦互聯網醫院,也有互聯網企業、制藥企業等舉辦互聯網醫院。這些新的發展形勢,對互聯網醫療服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在政策層面加以引導和規范,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中,提出將要制定互聯網診療在服務和監管兩個方面的規范性文件,確保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高速發展的同時,提供更高質量、更加規范的服務。
問:經過這幾年的持續推動,可以看到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取得了明顯的實效。請問,在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方面,我們有什么樣的實踐基礎,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慮?
答:《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印發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推動各地迅速行動、創新落實,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先后出臺“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10項服務30條措施、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辦法、智慧醫院建設等相關文件,同時協調聯動有關部門相繼推出10多項配套政策。二是加強信息基礎支撐。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并投入試運行,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省統籌區域平臺,2200多家三級公立醫院初步實現院內信息互通共享。三是嚴守安全監管底線。啟動“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30個省份建立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提升線上監管能力。四是總結推廣示范經驗。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表揚、編輯出版案例集、開辟媒體專欄等方式,推廣典型做法。五是助力支撐疫情防控。鼓勵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發揮信息化在輔助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支撐作用。
總的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政策效應日益顯現,并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已經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良好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預約診療制度、提供線上服務,全國建成互聯網醫院超過1100家,“互聯網+醫療健康”在很多醫療機構逐步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從“錦上添花”變為“雪中送炭”,互聯網醫療已經成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老百姓在看病就醫過程中也得到了更好更便捷的體驗。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秉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以“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為抓手,深入總結推廣經驗做法,著力提高老百姓看病就醫獲得感,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
問:當前我國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請問在標準引領培育新型消費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答:近年來特別是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印發以來,市場監管總局抓住服務消費、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城市等重點熱點領域,持續完善標準體系,出臺了一批重要急需國家標準。
在服務消費方面,2020年以來已發布旅游度假租賃公寓、遠程教育服務、農產品電商、跨境電子商務、冷鏈物流、智能信包箱、樓宇經濟等15項國家標準,以標準引領提升服務品質、擴大服務消費。特別是抗擊疫情期間,發布《餐飲分餐制服務指南》《商品無接觸配送服務規范》兩項國家標準,滿足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迫切需要,指導恢復流通秩序、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印發《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系統部署相關領域標準化工作。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整合行業創新力量。截至目前,圍繞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我國已批準發布520余項國家標準,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此外在網絡安全領域,已發布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等國家標準380余項,為《網絡安全法》《電子簽名法》實施,以及國家網絡安全審查、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信息安全產品檢測認證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以及《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要求,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加快推進養老、家政、綠色金融、直播電商等消費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新型基礎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推動培育新型消費。
上一篇:《煙臺市知識產權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2021-10-21
下一篇:解讀|《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