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22〕209號)要求,重點治理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信用中國”網站特開設專欄,集中公示經地方有關部門查證屬實的治理對象相關查處信息,向社會公眾進行預警提示。
近日,“信用中國”網站“征信修復問題治理”專欄正式上線,首批公示5家經查證存在相關問題的主體,根據查處結果顯示,目前問題企業均已注銷。
近年來,“征信修復”相關聯的黑色產業鏈已經逐漸形成。一些黑產機構在“代理維權”“征信修復”“退保”等關鍵詞的網絡搜索結果中嵌入大量黑產廣告鏈接,聲稱可以通過各種“合法”手段幫助消費者與金融機構進行交涉,達到修復征信、退保、維權等目的,以此收取高額的費用。
另外,也有不法分子以“征信修復”培訓名義,非法收取高額培訓費、加盟費,以及以開展征信業務、“征信修復”名義,騙取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個人信息,進行非法存儲傳輸轉賣獲利,或將信息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針對這一問題,多部門不斷出臺整治措施,形成高壓態勢。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6月底,各地方專項治理臺賬退出率力爭達到100%,此后嚴格保持動態“清零”。央行印發《關于開展“征信修復”亂象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此項工作。
從多地部門發布的通知、公告和官方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此次專項治理中,除了對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進行虛假宣傳并行騙牟利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同時,對于部分企業的注冊名稱、經營范圍中包含“征信”字樣,但未實際從事征信業務的,責令辦理企業注冊名稱及經營范圍變更,不再使用“征信”字樣。
距離監管要求的大限日期只剩下半個月,各地區的整治工作也在加速進行中。近期,湖北、四川、廣東、河北、云南、貴州等多地接連就轄區內“征信修復”整頓情況進行提示或通報,要求相關機構限期整改并通報整改進度,其中涉及企業上千家。
央行武漢分行對外披露,截至2022年5月末,湖北省共推動處理458家“征信修復”相關企業,包括注銷54家、變更名稱或經營范圍208家、納入異常經營名錄196家,清理違法廣告670余條。全省有荊州、十堰、黃岡、孝感等7個市州完成了帶“征信”字樣的機構清零的工作目標。
四川省完成了對1305家工商注冊信息中含有“征信”和商業廣告中帶有“征信修復”企業的摸排。央行成都分行披露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四川全省共清理598家可疑企業,包括指導27家企業完成注銷,145家企業調整工商信息,152家違規企業被列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274家企業被移送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進行查處。
央行廣州分行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末,央行廣州分行累計走訪相關企業819家,引導117家企業規范其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清查違法廣告6502條。
從長遠來看,打擊“征信修復”騙局有利于我國構建完善社會信用社會體系。以專項治理行動為契機,更應形成常態化監管合力,不斷提升信用服務機構誠信經營水平和信用服務行業公信力,推動征信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公平誠信的市場和社會環境。
上一篇: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構建 2022-06-17
下一篇:關于扎實穩定全省經濟運行的一攬子政策措施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