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要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簡稱“兩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社會信用體系在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國家“兩新”政策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筆者結合信用和“兩新”工作實際,從信用角度提出推動“兩新”政策更好落地實施的政策路徑。
一是強化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一方面,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加強“兩新”領域失信信息歸集,優化質量、價格等失信行為的監管。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企業建立健全平臺內經銷企業、用戶的評價機制,加強信用記錄、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共享,防范泄露及惡意恢復用戶信息。建立完善以舊換新產品信用追溯體系,完善二手車流通管理體系和誠信監督機制,探索開展二手車經銷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促進二手車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另一方面,落實信用聯合懲戒。為防范“兩新”政策實施風險,對“兩新”領域嚴重失信主體依法依規實施市場或行業禁入(退出)、限制相關消費行為、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等信用聯合懲戒措施。
二是深化綠色信貸。推動金融機構根據消費主體公共信用評價等級,實施差異化信貸和保險政策,合理確定貸款期限、信貸額度、首付比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與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供需精準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合理增加綠色信貸。支持財政資金主管部門根據主體信用狀況采用差別化措施,對于信用優秀、良好主體開辟財政補貼“綠色通道”,實施容缺受理和信用承諾,加快審查審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三是做好信用披露和大數據監測。加大“兩新”重點領域信用宣傳和曝光力度,在“信用中國”網站開辟“兩新”專欄,加大對“兩新”實施誠信主體、優秀案例的宣傳力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主體的曝光力度。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嚴重失信名單三類高質量、熱點的信用數據與“兩新”政策作關聯分析,形成研究報告作為政府決策參考。圍繞“兩新”行政許可高頻事項在各地區、各行業的特征分布,研判市場對政策的反應;圍繞行政處罰、嚴重失信名單多發行業、情節嚴重主體情況,研究引導黑名單退出的舉措,提升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陳海盛,博士,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寧波財經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社會信用體系創新路徑研究”[23&ZD176]階段性成果。
來源:信用中國
上一篇:“信用專家談”| 企業參與信用承諾制有利于品牌信用價值提升 2024-12-16
下一篇:沒有了!